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中铁一局贵南高铁项目着力打造标准样板工地
中铁一局承建的贵阳至南宁高铁GNZQ—11标段位于南宁市武鸣区、高新区、兴宁区境内,正线全长25.54公里,该工程也是广西境内首条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受到了集团公司和三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赴现场进行调研指导工作。中铁一局贵南高铁项目部认真落实建设单位“誓将贵南高铁建设成新时代精品工程”的目标要求,以标准化示范工程作为工作切入点,精心组织、全面部署,不断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在施工推进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了管理工作重心以及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载体。结合铁路建设四个标准化,暨“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以及六位一体暨“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的相关管理要求,重点从“工艺工装工法、大临设施建设、安全文明工地、企业文化展示”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标准化样板工地。全体干部职工清醒认识到标准化管理关键在于落实执行,重点在于“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要求,真正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等方面落到实处。
“提升格局 筑牢基础 标准管理 品质追求”是三公司的管理理念,其中,标准化管理作为三公司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年度重点工作。贵南高铁项目作为集团公司铁路托管项目,其加快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尤为关键。4月初,三公司首次将安全生产专题视频会前移至贵南项目召开,大会重点强调要提升标准化管理意识,加快推进该项目标准化进程。随即成立提升标准化管理工作组进驻项目,编写“贵南高铁标准化示范工程策划方案”,作出了打造“两桥两隧一路基”五个标准化示范点的工作思路,并迅速组织实施。
亮点引领、示范先行。其中,贵南项目路基工程处于膨胀演示岩地段,结构形式多样、工艺复杂,在路基标准化作业中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桥梁工程为伊岭岩特大桥和二塘双线特大桥,大跨连续梁施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高,在连续梁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管控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具代表性;隧道工程为那望三号隧道以及长岭2号隧道,这两条隧道进出口端地层岩性为风化且较为破碎的砂泥岩岩体,由于节理裂隙发育,在仰坡开挖时易引起塌方,仰坡易失稳。洞身岩层主要为砂泥岩,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冒顶,是项目工期、安全控制重点工程,且那望3号隧道的贯通时间更是影响架梁通道的节点。
自“两桥两隧一路基”五个标准化示范点目标确定后,项目部立即召开动员大会,协调推进该项工作,配齐配强管理要素,不断细化分解实施方案,优化路、桥、隧施组计划安排,五个示范点带动全线工作加快推进。
标准化示范点推进过程中,路基填筑严格执行“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严格控制填料质量,采用连续压实系统;在CFG桩施工时,施工区域划分为放样区、钻孔区、桩帽浇筑区、成品养护区,各区域标准化施工。此外,项目部还着手对骨架护坡、水沟、支档结构、绿化等方面进行亮点打造。在桥梁施工现场设置信息化室,室内设桥梁沙盘模型,应用BIM技术建模,通过VR进行演示、交底和培训,显示连续梁线形监控信息,同时还从施工安全防护、材料存放库房、现场标准化作业进行打造。在隧道施工现场项目部规范洞口施工场地布置,并对洞口绿化、门禁系统管理、三管两线以及逃生管设置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进行建设。
截至目前,项目部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已完成路基工程便道硬化,CFG桩作业区场地平整及作业分区,CFG桩施工有序推进;在“两桥”标准化建设现场,信息化室已搭建装修,桥采用连续压实系统梁沙盘已安装完毕,BIM正在建立模型中;在隧道施工现场,安装人车分流系统,洞口通风设备安装完成,洞内进出水管、电力线路已安装。五个标准化示范点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标识、标牌、企业文化展示站牌均安装到位,其他工作细节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近日,随着贵南高铁项目那茂隧道顺利贯通,该项工程作为中铁一局贵南高铁项目贯通的首座隧道,是对项目部着力推行标准化示范工程的一次检验,也是加快项目建设实现的首个节点。
目前,贵南高铁项目标准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下一步项目部将再接再厉,持续拓宽标准化建设管理内涵,继续强化打造精品工程建设的目标认识,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1 中铁一局贵南高铁项目部驻地
2 那望3号隧道
3 长岭二号隧道
4 桥梁墩身砼浇筑
5 已浇筑完成墩身
6 成型墩身
7 已施工完成墩身形象
8 桥梁施工推进中
9 已成型墩身
10 已施工完成墩身形象
11 路基施工施工中
12 隧道钢筋作业
13 掌子面开挖
14 隧道内施工监控
15 跨高速公路连续梁施工现场一角
16 工地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