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工匠】高铁筑梦人 ——记崇凭铁路项目副总工程师汤宣鹤
在浩瀚的祖国南疆大地上,崇凭铁路犹如一条新起的巨龙,蜿蜒穿行于山川之间。在此项工程建设中,汤宣鹤担任新建崇左至凭祥铁路四标项目副总工一职,肩负着建设崇凭铁路工程的重任。
汤宣鹤,80后的江西人,工程师,一个典型的中国中铁建设者,短发,双眼炯炯有神,皮肤因长期户外工作而显得有些黝黑。他不算健壮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施工现场,他的眼神,总是透露出坚定和决心,就像崇凭铁路线上的那些山峰一样,棱角分明,不可动摇。他的手中,总是拿着图纸、本和笔,那是他的日常工作中的“武器”,每天的工作都像是在“战斗”,紧张而刺激。不了解他的人也许会怀疑他的能力,但是了解他的人或者跟他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的品格和敬业所折服。
心系团队情系业 以身作则树榜样
汤宣鹤曾在蒙河铁路、贵阳金马路、南宁机场隧道等多个项目经验累积,自2021年起,他担任崇凭铁路项目的副总工程师,在此期间,他深知施工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工程的重要性,将这些原则视为日常管理工作的根本。为确保施工现场每位技术员专业能力,汤宣鹤定期组织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他深知,高铁项目施工难度大,尤其是桥隧占比93.3%崇凭铁路,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总是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学习,使理论知识得以具体化。在日常工作中,他更注重实际操作和现场实践的结合。利用空闲时间,他有针对性地将现场例子和实际数据引出,并鼓励技术员们积极提出问题,分享经验,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技术员们的学习兴趣。
为确保新加入的“雏鸟”能够尽快适应并融入到项目部这个大家庭,汤宣鹤精心挑选合适的老技术员和见习生、实习生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以一对一的方式结对,形成技术员边工作边学习,从而培养新技术员的技术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每次到工地,都会带领新成员到施工现场,打开图纸边向他们剖析工程细节。面对新人们的疑问,他总是耐心解答,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边干边学,不断提升自己。后期又根据每个人特点,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让新人迅速成长,快速地熟悉工作环境,并接替重要岗位工作。
夜色朦胧赴险途 英勇无畏渡难关
今年6月初,由于广西连续强降雨导致湘桂线友谊段发生险情。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汤宣鹤在接到项目领导紧急指示后,迅速行动,立刻率领工程部人员赶赴抢险现场。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汤宣鹤和他的队伍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抗洪抢险的艰巨任务中。他们昼夜不停歇,在大雨倾盆的环境中与时间赛跑,力图尽快排除险情。汤宣鹤那瘦小的身影,在宽大的雨衣下显得格外显眼,他冒雨奋战在第一线,穿梭在人群和机械中,时而指挥机械填筑路基,时而高举双手辅助机械……在雨中连续16小时昼夜奋战,他未曾喝过一口热水,也没有在临时的休息棚中坐下来歇息,谁也数不清他究竟跑了多少次。直到第二天的清晨,险情排除,他疲惫地坐在路旁,这才意识到全身的衣服已经被雨水浸透,雨靴内也积满了冰冷的雨水。他笑着对身边的人说:“幸亏这是夏天,雨水虽冷,但还不至于让人感到寒。”
夜晚,办公楼里灯火逐渐稀疏,而汤宣鹤的办公室内依旧灯火通明。巨大的工作压力,抽烟成了他必不可少羁绊,尼古丁成了他提神醒脑的依靠。每当夜深人静,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孤独的身影。在这寂静的时刻,他总是一人独坐在电脑前,一口接一口地吞吐着烟雾。只有在吞云吐雾间,他的大脑才能获得片刻的宁静和休息。
为了确保6月21日那哮桥能够顺利完成其关键的转体动作。汤宣鹤不给自己留下丝毫喘息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跨铁路转体桥的施工准备工作之中。细致到每一个螺栓的检查,每一段焊接的质量确认,甚至是对转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微小变量的精准预测,每一处施工细节都被他反复斟酌。毕竟,这一转体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动作,它还承载着项目能否按期通车的重要使命,关乎着桥梁未来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终于,在21日,经过92分钟的平稳转体,转体桥结构轴线与主桥线精确对接,转体顺利完成,彻底打通了全线架梁通道。这时的他才高兴地说道:“距离乘坐高铁又近了一步啊。”
勇担重任心坚定 心中谋略绘蓝图
工地,对于筑路人来说就是家,他也不例外。一年365天,其中有95%以上的时间都投入在工地。汤宣鹤的办公室宛如一个小型的指挥中心,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严谨与高效。墙上挂着详细的铁路线路图占据了显眼位置,它不仅是工作指南,也是工作努力的方向。桌面上,各类规划图纸和文件堆积如山,每一份都承载着他对未来铁路的心血和希望。
在铁路施工过程中,技术创新与技术挑战是相伴相生的。崇凭铁路项目由于桥梁和隧道占比较大,加之地下暗河和岩溶溶洞众多,施工难度和安全问题成为项目面临的重要难题。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部专门成立了攻坚克难小组,作为项目副总工程师,他深知攻克这些技术难题的重要性。针对现场复杂的地形地貌,汤宣鹤与团队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共同破解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不仅成功保障了隧道施工的安全,还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土地资源,并显著降低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团队还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暗河岩溶隧道加固结构,并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在工作过程中,汤宣鹤废寝忘食,对自己却是粗心大意。他的双鬓,不知何时已悄悄爬上了几丝白发。有次,在周末加班时,他女儿给他打过来视频电话。电话那头他女儿稚嫩的声音传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啊?我想你了,你能不能回来啊?”听到这句话,他的心突然一阵酸楚,他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好好陪过家人了。他强忍着泪水,笑着回答女儿:“乖,爸爸忙完这个项目就回家,一定好好陪你完。”挂断电话后,他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就是这样一个血气方刚的“80”后,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祖国广袤大地,用青春谱写着崇凭高铁建设的赞歌。
工作中的汤宣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