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好长春市二道区英俊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长春的乡村振兴、长东北区域的振兴战略呐喊加油,10月1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摄影家协会、中新社吉林分社、吉林卫视、吉林日报、长春晚报等14家媒体20多名记者到中铁一局二公司长春市二道区英俊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集中采访。
上午10点,中铁一局二公司长春市二道区英俊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集中采访媒体记者见面会,在长春南湖宾馆举行。中铁一局党委宣传(企业文化)部部长、《铁路建设报》总编辑杨峰主持媒体记者见面会,并介绍与会的媒体记者;中铁一局二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永明致欢迎词,长春市二道区副区长姚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铁一局二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克成介绍了出席本次媒体见面会的各位领导以及二公司和项目部相关与会人员。
杨峰表示中国中铁一局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雷锋式”战士 刘英俊的故乡,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镇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感到责任、意义重大的同时,也倍感荣耀。希望项目顺利推进,有力的引领长春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李永明在致辞中代表中铁一局二公司,对参加本次采访活动的领导及各位媒体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长春市各级政府和业主单位对二公司各参建项目的建设发展给与了高度的支持和关注表示感谢,向各位媒体朋友以及中铁一局集团公司宣传部的各位领导为二公司多个建设项目给予了积极的宣传和推介表示感谢。并真诚希望各级领导,各位媒体记者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不断推进中铁一局二公司在稳步前行的道路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姚珺代表长春市二道区向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及新闻媒体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英俊镇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及英俊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三大特点,指出英俊镇新型城镇化项目的建设,将为综合对外交通体系的这“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保障,也有助于提升三大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服务,有利于构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姚珺对中铁一局,为长春的幸福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同时,也诚挚的邀请各新闻媒体朋友惠临二道,发现二道,报道二道,宣传二道!
人民日报记者雷声代表中央媒体单位对有这样一次机会走进铁路建设工地,深入基层,采访一线建设员工表示十分感谢。
在媒体见面会上,中铁一局二公司长春市二道区英俊项目经理张刘红,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演讲向媒体朋友全面介绍了英俊项目的基本情况。随后,媒体记者就项目详细情况进行了提问和交流。
会后,记者们乘车来到英俊镇英凯大街跨珲乌高速分离式立交桥施工现场冒雨进行深入采访。记者们深入到一线职工当中,亲身感受工人们的劳动场面,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为了拍到一个好镜头,记者们不辞辛苦,冒着风雨,记录感人的瞬间。
采访中,李永明讲到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旅游区的对外开放,带动长春市二道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同时,将有助于长春市二道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立足吉林、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借此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还将有助于英俊镇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完整的路网结构及水、电、气、热等供应体系;有助于加快引进市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教育、医疗、生活服务水平,优化居住环境,增强对中产阶层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助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立绿色健康的生态体系;有助于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通过产业带动,企业参与等模式,建设农民新型社区,让农民“搬得进,住得起,过得好,有活干”,使农民享受到城镇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镇新老居民的社会融合的同时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
中铁一局二公司长春英俊项目经理张刘红,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建超现场接受记者采访,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施工工艺及建设的意义。在英泰大道海绵城市建设道路标段,项目安全总监张霄汉现场演示新型城市化道路渗水效果。道路良好的渗水效果引起媒体记者浓厚兴趣和一致好评。
媒体记者见面会会场
出席见面记者
中铁一局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部长杨峰主持媒体记者见面会
二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永明会上致辞
二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克成会上介绍与会领导和二公司参会人员
长春市二道区副区长姚珺会上作讲话
人民日报记者雷声会上讲话
长春英俊项目经理张刘红会上作汇报
与会人员听取项目汇报
媒体记者深入现场采访
二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永明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项目经理张刘红现场接受采访
媒体记者观看现场混凝土浇筑
媒体记者现场观看新型道路渗水演示
现场演示新型道路渗水效果
记者冒雨拍摄
项目安全总监张霄汉现场答记者问
与会领导与媒体记者合影留念
项目现场彩旗飘飘
项目现场
项目架梁现场